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复旦医生讲述淋巴瘤的预防和治疗

发布时间:05-27 浏览次数:10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
个人体检的普及
肺癌、胃癌、乳腺癌
这些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但依旧有些肿瘤
会悄悄伪装成其他疾病
让人难以察觉
淋巴瘤
便是这些“伪装者”的一员


《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显示
43%的中国淋巴瘤患者
曾经遭遇误诊


患者从初次诊断
到最终确定所患亚型
平均耗费时长为2.5个月


诊断耗时较长、误诊率较高
其背后究竟原因何在?
今天就让专家来为您揭秘!

为什么淋巴瘤容易误诊?

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缺乏特异性。此外,大多数人对淋巴瘤认识不足,导致未及时就诊,或就诊于肿瘤科/血液科以外的科室,或未及时行病理活检,最终造成误诊。

淋巴瘤的病理分类复杂,最新的2017版WHO分类包含近百种亚型,对病理医师的要求极高,非淋巴瘤专业的病理医师对确诊和分型有一定困难,需要上级医院协助会诊。

因此,淋巴瘤的准确诊断常有赖于多学科的共同协作(MDT)。



是不是只有长在淋巴结上的肿瘤
才会称为“淋巴瘤”?

淋巴瘤并不一定长在淋巴结上,而长在淋巴结上的肿瘤也不一定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指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包括淋巴结和淋巴结外的组织器官。除淋巴结外,肝、脾和骨髓也较为常见。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好发于鼻腔、鼻窦,而少见淋巴结受累,病人常因鼻塞、鼻出血就诊。

因此,切不可因缺乏淋巴结病变而忽视淋巴瘤的可能性。相反,其他恶性肿瘤亦可转移至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早期有哪些特异性症状?
你属于高危人群吗?

淋巴瘤早期最常见和特异性的症状为无痛性、进行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位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如腹腔淋巴结肿大,可表现为腹胀。淋巴瘤也可发生于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胃淋巴瘤可能有上腹部不适;乳腺淋巴瘤可在乳腺扪及肿块等。

此外,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夜间盗汗、体重明显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0%)也应当警惕淋巴瘤的可能。

淋巴瘤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15-30岁和>50岁人群),男女比例接近,男性略高。



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免疫缺陷(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如器官移植后);
2、长期暴露于辐射和有害化学物质(如染发剂、除草剂、苯)者;
3、既往接受放化疗者;
4、病毒感染者,如EBV、HCV、HTLV-1、HHV-8、HP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干燥综合征与腮腺结外边缘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相关、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MALT淋巴瘤相关。



淋巴瘤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是否可以做到早期发现?

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完全阐明。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病毒感染、辐射及化学接触等。

淋巴瘤缺乏特异性肿瘤指标,早期筛查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早期发现仍有赖于临床症状或体检发现。液体活检(循环肿瘤DNA)等相关研究有望在未来提高淋巴瘤的早期发现率。


淋巴瘤目前治疗情况如何?
哪些分型可以实现治愈?

淋巴瘤大多对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敏感,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相当一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获得治愈和长期生存。对于多数患者,化疗和靶向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辅以放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少数特殊情况的患者。



可治愈的类型主要包括:
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目前R-CHOP仍为经典一线方案,约60%的患者可获得治愈和长期生存。

2、霍奇金淋巴瘤(HL):约占10%,预后较好,早期患者采用系统性化疗(如经典的ABVD方案)联合放疗可治愈;即使肿瘤复发,通过挽救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也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治愈。



3、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尽管T/NK细胞淋巴瘤整体预后差、治愈率低,但部分早期结外NK/T患者使用含培门冬酶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可得到治愈。

4、伯基特淋巴瘤:虽然疾病凶险,但对化疗敏感,属于经过强烈化疗后有可能治愈的类型。

5、惰性淋巴瘤:多数无法治愈,但疾病进展缓慢,生存期较长。其中早期滤泡淋巴瘤(1-2级)、局限期MALT淋巴瘤通过放疗等手段可能治愈。


“复旦肿瘤”有哪些
最前沿的淋巴瘤治疗方法?

近年来,淋巴瘤治疗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迅猛,新药层出不穷,使治疗手段不再局限于化疗,为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其中最为瞩目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新型抗体药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奥妥珠单抗是新型的人源化抗CD20单抗。不同于第一代的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经过糖基化改造使作用机制有所改变,如增强了与效应细胞的结合等机制。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初治和复发难治滤泡性淋巴瘤中显示了更优的疗效,并且安全性可以接受。奥妥珠单抗有望近期在中国上市。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将单抗与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偶联形成复合物,以提高抗肿瘤的靶向性和疗效。近年来ADC类药物研究火热,如维布妥昔单抗(抗CD30 ADC)现已在国内上市,批准用于复发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用于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维布妥昔单抗与AVD方案联合治疗,疗效超越传统ABVD化疗方案;Pola(抗CD79b ADC)于2019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与BR联合用于复发/难治DLBCL。尽管在国内尚未上市,但目前科室的多项临床试验正在持续进行中。


双抗药物近年来崭露头角,如最受期待的CD20/CD3双抗,可同时与肿瘤B细胞和免疫T细胞结合,招募并激活T细胞杀灭肿瘤,在2020年的美国血液学大会上多项研究展现了其在复发/难治B-NHL中的疗效,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虽然CD20/CD3双抗目前尚未在国内上市,但临床试验即将在科室展开。

BTK抑制剂:作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激酶抑制剂,第一代伊布替尼、新一代国产原研药泽布替尼均已在国内上市。通过抑制B细胞受体通路上的关键激酶BTK发挥抗肿瘤作用,BTK抑制剂对套细胞淋巴瘤、慢淋/小淋等展现出优越的疗效和耐受性。作为国内首批参与BTK抑制剂相关临床试验的单位,目前科室的多项BTK抑制剂联合治疗临床试验也在继续积极进行中。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种表观遗传调控药物,如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西达本胺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对于复发/难治DLBCL和滤泡淋巴瘤,科室目前正在开展新型HDACi艾贝司他临床研究。

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BCL2抑制剂,去年12月在我国获批上市。通过抑制bcl-2蛋白的抗凋亡作用成为血液肿瘤治疗新的明星靶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的慢淋/小淋、DLBCL、套细胞淋巴瘤均已呈现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

PI3K抑制剂:国外已上市的用于淋巴瘤治疗的PI3K抑制剂主要有idelalisib、copanlisib。国内有多款PI3K抑制剂正在开展临床研究,如新型PI3Kδ抑制剂MPL-689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科室担任了研究的组长单位。


CAR-T细胞治疗:通过体外基因修饰技术编辑患者自身T细胞,从而杀伤肿瘤。CAR-T技术无疑是近几年复发/难治淋巴瘤治疗领域最受追捧的“明星”。ZUMA研究和JULIET研究的优异数据使得许多原本“走投无路”的多线治疗失败患者看到了一线生机。然而CAR-T细胞治疗对技术平台及不良反应管理要求较高,仅限于部分具备条件的医院可以实施。目前,科室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近期内有望启动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随后,CAR-T细胞治疗一旦在国内上市,科室也将开展针对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CAR-T细胞治疗,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PD-1/PD-L1抑制剂: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绝对明星。我国已经批准上市了多款抗PD-1单抗用于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FDA批准了PD-1单抗治疗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的适应症。目前科室正在进行多项PD-1/PD-L1抑制剂临床试验,期待为更多亚型的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

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已在我国获批上市,其联合经典R-CHOP方案用于DLBCL,能够改善非生发中心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此外,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的R2无化疗方案在初治滤泡淋巴瘤中展现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专科拥有知名的专家团队,治疗淋巴瘤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为国内较早设立淋巴瘤亚专科的科室,承担众多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紧跟国际前沿治疗方法及规范,将新药和最新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

我科临床专家联合复旦肿瘤病理科、放疗科、放射诊断科、药剂科等兄弟科室的专家们组成了强大的淋巴瘤多学科团队(MDT),全力以赴为疑难的淋巴瘤患者保驾护航。

以上就是关于复旦医生讲述淋巴瘤的预防和治疗详细介绍。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可以反馈给我们,有任何问题可以加关注我们公众号:小白帆健康,联系官方客服微信号:XBFJK1 进行咨询。